天马山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成功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做足生态文章 书写“诗和远方”

来源:   时间: 2023-08-22 09:51:05

  近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公告,确定全省十家旅游度假区为新一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其中,我市巴州区天马山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成功入选。截至目前,我市共4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分别是光雾山景区、空山天盆景区、诺水洞天景区和天马山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

  天马山距离巴中市区30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风光旖旎、树木葱茏,森林覆盖率达95%,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2.5万个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先后获得“中国森林养生基地”“国家级森林氧吧”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天马山度假区不断完善功能配套,让文旅康养产业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一幅“诗和远方”的美丽画卷正在度假区徐徐展开。

  魅力天马脱颖出圈

  6月21日上午,随着《巴人先锋》振奋的旋律响起,安逸走四川·康养天马山“发现四川新旅游·2023年四川新景推介活动”颁奖典礼暨“清凉一夏·相约天马”避暑旅游季启动仪式在天马山旅游度假区举行。

  因宜人的气候和自然环境,“避暑纳凉”逐渐成为天马山夏季旅游火热的经济点。

  “我们就是天马山镇的居民,近年来天马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以前只是夏天游客多,现在一年四季都有游玩的项目。”天马山镇南阳社区居民刘忠告诉记者。

  “春可茗茶赏花、夏来清凉避暑、秋可田园采摘、冬品雪乡美食。”巴州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饶建介绍,巴州区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常态化在天马山举办采茶赏花节、“清凉一夏·相约天马”避暑旅游季、高山羊肉美食节等节庆活动,持续提升度假区的热度和吸引力。同时,在度假区建设中充分融入巴州特色文化,开展非遗展演、农耕体验、药茶文化研学等活动,让游客在游玩中品味巴州文化魅力。

  记者从巴州区文化广电旅游局获悉,2022年,天马山旅游度假区全年接待游客283.15万人次,同比增长12.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72亿元,同比增长8.3%,过夜游客平均停留2.02天,省外过夜游客达6.16万人次,占总过夜游客人数的50%。

  功能配套提质增效

  沿着宽阔平整的枣寺路,从巴城出发,开车半小时便可达到天马山。

  8月18日,市民吴先生驾驶汽车沿公路盘旋而上,“进入天马山林区后,凉风扑面而来,很是惬意。”

  为打造成一张旅游度假的靓丽名片,天马山围绕旅游综合服务核、森林休憩区、森林体验区、森林寻觅区、森林康养区“一核四区”规划布局,大力发展田园休闲游、康体养生游、研学教育游等,形成了结构合理、多元化的度假产品。目前,度假区内各类产品能够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时段、不同季节、不同偏好的度假需求。

  枣林至天马山、山水化湖至天马山、巴城至天马山等旅游环线的开通,缩短了游客通行时间。配套齐全的天马山温泉度假酒店、明月酒店,各具特色的关山湾民宿、云上·山谷里民宿和星空露营基地,让住宿选择更为多元。五彩生态体验茶园、李子园露营基地、丛林穿越、森林茶苑、汤池药浴等景点,让游玩更为多彩。

  在天马山,游客不仅能够玩得舒心,还能吃到特色菜,景区主打药膳菜系(十大养生菜)、地方特色菜系(巴中十大碗)、农家生态菜系,还有各式小炒、高山羊肉、风味腊肉、精致家庭小菜、川式精美点心等,满足游客多样化味蕾需求,有力推动区域文旅经济发展。

  助力强镇兴村富民

  8月19日,正值周末,在狮子寨村的民宿内,一群外地来的游客正在挑选房间。“目前我们共有73间民宿,赶在今年避暑游旺季开门迎客,肯定有个不错的收入。”狮子寨村党支部书记余安波说。

  在天马山镇寺岭村,当地依托天马山旅游度假区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集体种植、采摘、茶园风光摄影、农旅观光项目等于一体的农旅产业,极大地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寺岭村和狮子寨村,只是天马山当地唤醒“沉睡”资源,做活“山水”文章,带动群众吃“旅游饭”、挣“旅游钱”,走好“旅游+”发展道路的一个生动缩影。

  据悉,截至目前,天马山镇乡村客栈、农家乐、民宿已有23家,带动500多人率先吃上“旅游饭”。此外该镇还坚持茶业兴镇、产业强镇、旅游富镇,把茶叶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引进5家优质茶企,建设茶叶基地10000余亩,同步建设15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建成针形茶、扁形茶、香茶(红茶)生产线三条,加工能力达到1万亩。跨村组建茶旅产业党建联盟,四个村统一规划,整体推进茶叶产业,成功注册“巴山叶遇”“古树红茶”“野放绿茶”等特色商标。依托五彩生态体验茶园,大力发展集采摘、休闲、观景、研学于一体的茶旅共融新业态。

  “我们大力推动茶旅融合,就是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实实在在提升大家的幸福指数。”天马山镇党委书记龚毅介绍,2022年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884元,同比增长15.31%,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近2倍,集体经济收入广泛用于民生工程、产业发展、阵地建设等,形成了良好的互促互补效应。(翁凯)

页面功能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