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投机半句多”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来源: 巴中晚报  时间: 2020-11-27 15:13:42
  如今,微信、QQ等成了青少年学生与父母和朋友之间沟通交流以及表达自我的渠道。父母也会通过这些交流渠道来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等。但渐渐地,孩子们却在家长的朋友圈里“消失”了,不少家长费尽心思搭建起来的沟通平台换不来孩子的只言片语,不仅是网络沟通,现实中也有不少家庭面对面沟通也很困难,“零沟通”成为亲子关系的一道障碍。
 
  1案例家长 为了解孩子玩起QQ孩子发动态屏蔽家长
 
  巴城市民王女士最近感到很无奈,她说自己儿子今年14岁,正在读初二,以前隔段时间还能看见儿子发在微信朋友圈的动态。“看到了就会评论,问孩子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他总会回复没什么,发着玩的。”王女士说,他和丈夫都在外地上班,孩子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平时很少能见面。除了打电话,只能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渠道了解孩子的情况以及心理动向。王女士感慨地说,每次给孩子打电话也是照常地询问学习、生活,他很少会主动分享身边发生的趣事或者心理的想法,只能通过孩子的微信朋友圈窥探一二。但回复了几次后,她发现自己再也没有看到儿子在朋友圈发动态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孩子和几个表哥表弟在一起聊天说起朋友圈发的动态,才发现原来孩子将她和丈夫都屏蔽了。
 
  市民陈先生也有这样的困扰,他说现在都流行玩微信,用QQ的越来越少了,但孩子们却用起了QQ。陈先生的女儿今年读六年级,他说,孩子读四年级时,为了方便她和同学交流,为她注册了微信账号,用了一段时间后就没有动态了,还以为孩子没有使用社交软件了。后来才知道现在的孩子都用QQ交流了,就是为了不让家长看到她的动态。“这还是听亲戚家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说的,他说现在他们都玩QQ,微信主要是为了应付家长,有什么想法或心情也都会发到QQ上,因为父母都不玩QQ,自然也看不到他们发的动态了。”王先生感慨道,以前他们读书的时候大家都玩QQ,后来微信刚兴起的时候学生们都玩起了微信。现在家长们普遍用微信,孩子们却用QQ。陈先生说,女儿年级越高就变得越内向,在学校里发生的事也不愿意和她们分享。为了更多地了解孩子,他还重新注册了一个QQ号,并添加了孩子,她最初还不愿意说了几次才同意。可加了好友后发现女儿设置了空间浏览权限,设置的密码他根本无法回答,询问女儿问题答案时,女儿抿嘴一笑就跑开了。
 
  2家长看法 期待与孩子更好地交流却总找不对方法
 
  “儿子越大就越不想让我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平时你不问他不说,问了也不愿意分享他的想法,他越是这样我就越想知道他的一切情况。”王女士说,就想通过朋友圈等渠道侧面地多了解一下孩子,可孩子却总觉得烦,直接屏蔽了他们。找不到一个好的与儿子交流的方式,王女士多少有些无奈。
 
  对一些家长来说,不仅网上的沟通渠道受到了阻碍,在现实中亲子沟通也有些不顺畅。市民李女士的儿子这学期读初三,想着孩子升学压力大,应该和孩子多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时应对,可沟通时却往往碰一鼻子灰。李女士说,小时候非常粘她的儿子从上初中起就越来越不愿意跟她说心里话了。“以前在家吃饭聊天时,儿子也会说说他在学校里的事情,我基本能了解到他的日常。可现在他就埋着头吃,问一句话能说一个词就不错,基本上是‘嗯’‘额’‘好’‘不晓得’这些词。”李女士一开始以为是儿子进入青春期后性格也跟着有些改变,但发现儿子和朋友们在一起时依旧活泼外向,也很健谈。“原来他的内向只是针对家里人,听说我问过老师关于他的性格,他还很不满。”李女士说,当父母的都想对孩子多一些了解,但总是不尽如人意。
 
  3孩子观点 双方地位不平等话不投机半句多
 
  “每次打电话就是学习,关心考试成绩,除了学习就是生活费够不够。要么就是叮嘱我不要早恋,好像我们之间除了这些就没有其他话题。”在巴城一寄宿制高中读高一的杨博(化名)说,就算有一些心里话想对父母说,或者有些学习上的压力想和她们分享,但在说了后换来的总是喋喋不休地教育,有点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久而久之也就不愿意说了,而是更愿意和朋友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聊聊天或者趁着周末放松放松。
 
  今年13岁的张黎欣说:“其实也不是故意屏蔽父母,有些时候我们发朋友圈只是想表达当时的心情。父母看到后总会当成一件大事来对待,问东问西,甚至小题大做。”她说,一次她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抱怨学习的动态,就被父母批评了一个多小时,那次之后她每次发动态都会屏蔽家人。在她看来,很多时候和父母的观念不一样,会导致很多矛盾,还是让父母少了解一点更好。“其实我自己心里有数,一切也都挺好,他们看到了除了担心,没别的用处,不如不让他们看到。”
 
  今年10岁的陈洁涵也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心事,她说,她妈妈是个急脾气,遇到事情就“大嗓门”吼人,说自己这里不对那里不好,本来好好的交流往往到最后就变成了质询,“虽然知道她就是那样的性格,但我心里也不好受,有什么事我更愿意和奶奶说。”
 
  4专家支招 改变沟通交流方式家长不要总占主导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很大一个原因是孩子们觉得这种交流不是一种平等的对话。他们觉得说得越多越容易被父母找出毛病,随之而来的就是批评、指责或过度关心。接受采访的父母也坦言,他们就是想通过交流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学得怎么样,有没有坏朋友之类的“有用”信息,不了解孩子的情况会让他们心里没底。
 
  心理医生罗思光认为,造成孩子与家长沟通不畅甚至“零沟通”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存在代差的原因。父母和孩子对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等各方面的看法存在差异,孩子们的一些放松方式、现代理念不被守旧的父母理解,如果不能达到平衡就容易产生矛盾,进而导致亲子沟通不畅。另外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出现了问题。例如一些家长习惯给孩子定标准、提要求,通过自己制定的模式来安排孩子成长,而不考虑自身的教育方式是否适合孩子。还有一些家长把唠叨当交流,认为滔滔不绝的说教才是有力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就批评,这些都会导致孩子慢慢抗拒与父母的沟通。此外,有的孩子心理上原本可能就有一点小问题,父母采用不当的方式沟通,会加剧亲子沟通的阻碍。
 
  他建议,如果出现亲子沟通不畅的情况,家长应主动与孩子沟通,要注意给孩子话语权,这样他们会更乐意从自己的角度与父母交流。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不要总是主导,让孩子掌握谈话的内容,他们会更乐于交流,让他表达他想要表达的。孩子通过自己语言的表达,享受到了沟通的快乐,得到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他也就愿意说话了。家长不要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不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就发表意见,孩子只会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家长在家庭氛围上也要做出改变,营造平等的交流氛围。(张娇)
 
 
 

页面功能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