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消费,便民举措“不便民”

来源:   时间: 2023-04-25 09:31:21

  到商店购物领取优惠券,商家让先关注公众号;出停车场交费,扫码后系统提示需先关注公众号;就餐后要开发票,需要关注餐馆公众号……这样的情况,你是否也遇到过?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类似的场景并不少见,一些商家的强制“圈粉”行为引发消费者不满,不少二维码成了消费“拦路码”。

  现象

  商家为了“圈粉”

  二维码成消费“拦路码”

  近日,市民李女士到中杨大道一小区的朋友家玩耍后,从车库出去时被前面两辆车堵在停车场出口。“车库出口有付款二维码,扫码付款就可以驶离,但前面两辆车硬是耗时七八分钟才开走。”李女士说,当她开到停车场出口扫码时,顿时明白了。原来,扫码后要求关注公众号,然后获取位置、输入车牌号……一系列操作下来,让李女士也很“懵”,于是又换了家人手机重新扫码,试了几次,选择不关注公众号直接付款,最终才开出车库。

  记者了解到,为提高效率,个别停车场会建议车主先关注公众号,绑定车牌,在手机上预先缴费。这种做法实际上给一些车主带来了困扰。“有的商场停车场也是如此,同时还有一些店铺需要关注公众号付款,一般我会选择关注后付款,然后又取关。”市民刘女士说,她有一次打开手机发现,不知何时手机上已经关注了一大批公众号,总数达到193个,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商家的公众号。

  采访中,不少市民认为,这种强制扫码让本为便利而设计的新技术应用,成为了消费者们使用过程中新的阻碍和壁垒。

  走访

  扫码关注公众号

  已渗透生活多种场景

  实际上,“扫码后需先关注”已经渗透到了多种生活场景中。现如今,巴城部分餐厅已有扫二维码自助点餐功能,这一服务不仅方便,也得到了商家青睐,更是“选择恐惧症的福音”。记者走访巴城部分餐饮店发现,餐饮店采用了菜单点餐与扫码点餐相结合的方式,比较常见的是店内员工会引导顾客扫描桌上的二维码,使用小程序或者微信手机号一键绑定授权登录点单。

  “之前我在一家火锅店扫码点餐,打开小程序后要求用户同意隐私协议并授权自己的信息,就能使用完整的服务。”消费者小王认为,扫码点餐这种方式确实方便,不用和服务员交流,自己可以慢慢点,但如果不需要关注公众号和授权登录就更好了。

  根据走访调查,记者发现,大部分市民对扫码点餐、扫码付款这一功能并不排斥,真正令人反感的是扫码后的一系列操作。“最麻烦的是有一次我去美妆店买东西,因为想要享受相关折扣,店员要我用手机号注册一个会员,填写昵称、性别、手机号、生日等等一大串信息,整个操作下来花了我至少五六分钟,早知道这么麻烦不如原价买。”赵女士说。

  此外,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关注公众号仅仅是“开始”,后续这个公众号将会陆续给用户推送各种广告。部分公众号推送的广告及内容很低俗,致使不少人选择取消关注。

  提醒

  商家在收集消费者信息时

  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

  早在2021年2月22日,《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就提出声明,要求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规范公众账号推荐订阅关注机制,未经互联网用户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而对于类似的强制扫码关注公众号行为,2022年3月31日,微信官方也曾发文表示,扫码点餐强制关注公众号整改已经完成95%,剩下最后的5%通过主动排查难以找到,因此呼吁公众共同监督。并且在公众号的投诉入口中新增了强制关注行为的专门投诉通道,如果用户在消费过程中再次发现商家要求强制关注公众号才能完成服务的情况,可以直接点击公众号右上方进行投诉。

  市市场监管局消保科负责人表示,众多商家采用这样的方式,其实是希望他们的公众号以及营销信息能得到消费者的持续关注,比如要求必须订阅某商家或某平台的公众号才能进行消费或点餐,其实是属于信息采集的一个范畴,希望消费者更多的关注到这些商家和平台的营销信息。

  对此,该负责人建议,餐饮服务经营者及有关商家在收集消费者信息时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在提供“扫码点餐”“停车收费”“扫码付款”等服务时,应采用技术措施确保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丢失,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若餐饮企业只提供扫码点餐服务而不提供人工点餐服务时,要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标注“本店仅提供扫码点餐”,增加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同时鼓励保留实体菜单、人工点餐等方式。

  评论

  莫让“二维码”扫了消费者的“兴”

  扫码、关注公众号之后,才能进行点餐、停车缴费、就餐付款等操作,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因为部分商家设置的通过关注公众号来缴费、被迫授权个人信息、日常频繁接受推送广告等情况,令很多消费者“扫兴”。

  扫二维码进行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商家服务流程,也为消费者带来诸多便利。通过提供扫码等便捷服务“留住客”是商家重要的营销手段,但以扫码强制关注公众号的行为却会给消费者带来不悦,扫了消费者的兴致,让消费体验大打折扣,与商家吸引“回头客”的初衷本末倒置,事与愿违。部分商家通过扫码方式要求消费者提供姓名、电话、地址等各种个人信息,更是让很多消费者倍感不安,担心个人信息和隐私泄露,从而影响了消费意愿。

  《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未经互联网用户知情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换而言之,强制扫码点餐、强制关注公众号或授权个人信息的行为违反相关规定的。对此,各地通过出台细化规定等举措进行整治,但违规现象仍屡禁不止。

  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多方作为。作为商家,应更加规范消费模式,对存在这种现象的要及时进行整改;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用执法手段严格管控此类现象;作为网络平台方,也应从系统升级、严格管理等方面作为;作为消费者,面对此类违规现象更应勇于说不,莫让二维码“扫了兴”,损害了自身利益。(牟柯)

页面功能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