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只存道德不存钱 “储户”换取奖励树新风

来源: 巴中日报  时间: 2020-07-31 10:09:22
  今年初,南江县关坝镇小田村里,乡村道德银行兑现大会召开,村民们凭借着在“银行”的道德积分,领取了生产生活用品。
 
  近年来,我市探索推广“道德银行”,建立“道德可积分、文明又加分、满意度得分、积分换物品”激励机制,推进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唤醒了贫困群众“脱贫光荣,安贫可耻”的自强自立意识。
 
  只存道德不存钱

  让村民思想有提升
 
  前段时间,南江县正直镇长滩村的“道德银行”里,村民刘本江的上季度道德积分可以兑换价值30元的商品,他高兴地领回两把挂面和一提卫生纸。
 
  贫困群众最大的问题在于思想贫困,有了“道德银行”,村民们赚取积分的热情都很高。刘本江也时刻用村规民约来约束自己,虽然双腿残疾,但每天都主动清扫村里游客留下的垃圾,邻里之间如果出现了纠纷矛盾,还主动去调解。
 
  搞好道德建设,思想跟上去了,刘本江的想法也多了起来。
 
  2017年,刘本江说动弟弟刘本海拿出打工挣来的40多万元在自家建起农家乐,配备了7间客房。“虽然我是残疾人,但通过劳动,完全可以自食其力,现在还开了农家乐,经营着小卖部,日子是越来越好了。”刘本江说。
 
  “道德银行”

  让有德者有所得
 
  在小田村里,贫困户覃发英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住进小楼房后,多年的习惯一时无法改变,锅碗瓢盆随意摆在地上,房内弄得乱糟糟。“道德银行”成立后,他被推举为评审组成员。“自家都这样,咋好意思评审别人呢?”惭愧之余,覃发英坚持每天打扫卫生,家里干净整洁多了。
 
  小田村是我市率先实施“道德银行”的试验田,经过三年发展,已形成完整机制,主要以村为单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议定“道德银行”积分标准。实行积分制管理,逐项落实对应分值,确保有加也有减;通过每季度召开由乡镇联村干部、村“两委”负责人和群众代表等参与的评定会,对村民自主申报事项进行集中评定;在村务公开栏和政府网站等平台“晒”出农户所得积分,增强了群众的脸面意识;为了增加群众参与积极性,道德银行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每月分户将道德积分存入村民“道德银行”,超出基本分的可以兑换相应分值的日常用品。
 
  今年初,“道德银行”模式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采纳,向全国推广。(何欢)
 
 

页面功能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