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同读《雷锋日记》

来源: 巴中晚报  时间: 2019-04-17 09:51:33

  1965年的春天,爷爷花三毛钱买了一本雷锋著的《雷锋日记》,打开即是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紧接着是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共收录雷锋日记121篇。爷爷视若至宝,不仅为书包了封皮,而且不让任何人碰,只在夜深人静全家人都睡着时,他才偷偷地爬起床,拿出来慢慢品读。

  奶奶回忆,当年爷爷被划为“地主成分”,曾一度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但《雷锋日记》给了他力量,他坚信,穿过黑暗,光明就会到来。

  1979年,爷爷被取消了“地主成分”,全家人得以在正常的环境里生活。那一年,刚满18岁的父亲经过重重考核,争取到去黑龙江当兵的名额。临走,爷爷把这本书郑重地交到父亲手上,对他说:“想家了就读读它,它会告诉你,遇到困难时该怎么做。”

  黑龙江的冬天,零下40多度,恶劣的环境和超强度的训练,让父亲苦不堪言。一晚,他和一个伙伴在起身整理床铺的那一刻,发现了那本压在床底下的《雷锋日记》。因为这本书,他和同伴在部队里坚持下来。这本书,一直伴随着父亲的军旅生涯,在他寂寞彷徨的时候成为慰藉心灵的灵丹妙药。

  1999年,刚满16岁的我考上了中专。父亲安顿好我后,将《雷锋日记》交到我手上,对我说:“姑娘,咱们家最宝贵的就是这本书了,你拿着,抽空看看。”新的生活让我激动万分,繁重的班干部工作和学业让我忙得脚不沾地,那本《雷锋日记》被我带来带去三载,也只在开学时翻过几页。

  最后一学期,我积极申请入党,却没得到批准,心里很是难过。父亲说:“你肯定没读过雷锋日记,赶紧去读吧。”我打开书,一页一页地读下去:“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骄傲的人,其实是无知的人。他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他不懂得自己只是沧海一粟……这些人好比是一个瓶子装的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可是还晃荡不出来。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雷锋用浅显的语言告诉人们,人的一生太渺小,根本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资本,只有努力学习、积极工作、谦虚的人,才能丰盈自己的人生,装满自己的“瓶子”。

  15年前,爷爷因病去世,父亲前年也因肝癌离开了我们,这本《雷锋日记》,成了爷爷和父亲留给我最好的“传家宝”,每每遭遇挫折,拿出书来读,那些谆谆的教诲响在耳边,心里也充满了一种奇异的力量。

页面功能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