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巴中文明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3
  • 2
  • 1
 
中国文明网·总站
巴中文明网
聚焦巴中 | 地方传真 | 文明创建 | 文明播报 | 评说文明 | 文明长廊 | 蜀秀巴中 | 全民阅读 | 全民健身 | 全民守法
时政要闻 | 网站公告 | 道德模范 | 巴中好人 | 主题活动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视频播报 | 典型经验 | 公益广告
 当前位置:巴中文明网>文明乡村
种什么,在哪儿种,怎么种?
[巴中文明网]    发布日期:2018-03-13 09:39:42    来源:巴中日报    

  阳春三月,万物生长,当下正是春耕生产农忙时节。走在乡间,随处可见农民朋友三三两两在农田辛勤劳作的身影。记者发现,相较往年,种什么,在哪儿种,怎么种正在发生变化,今年的春耕生产透着现代农业生产新气象。

  从【老三样】到经济果木

  亩赚300元到收入过7000元

  一车车葡萄苗、李树苗正运往田间地头,曾经贫瘠的土地上,葡萄园、李子园、草莓园悄然成片。这是3月9日记者在南江县红光镇柏山村看到的春忙景象。

  村民王直修的小院里,刚买回来的2000多株葡萄苗整齐的堆在院坝里,一家四口人匆匆吃过午饭便开始忙着整理苗子。“地早耕好了,葡萄苗子也要发新芽了,得趁着这几天的好天气,赶紧栽下去。”王直修说。

  不远处的小山梁就是王直修一手打造的产业园,整个山梁上下,王直修流转了四十余亩土地,2016年种植的二十亩猕猴桃去年已开始挂果,今年将迎来首个盛产期。种植的葡萄在去年也迎来收获,去年7月,首届“葡萄采摘节”在柏山村举办,当天就卖出去三千多斤葡萄,在镇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们又对接上了南江县城的几家大型超市,2017年王直修和侄儿王卓的葡萄园收入达二十多万。

  “这是个旱山梁,我们管它叫‘观天梁’,我们这几户人的土地大都在上面,种粮靠天吃饭。过去种植‘老三样’粮食作物,一亩收入算下来最多赚300元,现在种猕猴桃、葡萄,一亩收入不低于7000元。”王直修的儿子王海介绍。30岁的王海毕业于成都农科院农业技术专业,毕业后在成都一家农产品公司上班。在父亲王修直的鼓动下,王海回到老家发挥他的专业优势为村民们作技术指导。

  “种葡萄,天上要避雨大棚,地下要覆地薄膜,还得安提灌,成本高、投资大,但价格好、见效快!”2018年,王直修又投资二十余万发展葡萄种植。

  从家庭种植到园区种植

  活儿更轻松、收入有保障

  3月9日下午两点左右,阳光晴好,一派春意盎然。离巴州区凌云乡何家坪村村口500米处的草莓采摘园里热闹非凡,不少市民趁着好天气,携亲朋好友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水果商贩直接开车前来大量收购。村民杨琼珍正在草莓大棚里忙着除草。正值春耕生产的时节,记者好奇这个时节她不应该在自家农田劳作吗?

  2016年5月,何家坪村引进业主,以700元/亩的价格流转土地200亩,发展草莓、梨树、葡萄种植。杨琼珍家的土地也在其中,土地流转以后,杨琼珍从以前“单打独斗”的家庭种植成为园区的一名种植工人。

  “往年这个时候,早就开始耕地松土,准备种苞谷了,哪有现在这么轻松。”杨琼珍介绍,丈夫常年在周边乡镇打临工,家里的土地全靠自己一人耕种,每逢春耕最忙最累。

  “每次去城里卖点儿蔬菜瓜果,来回30多公里,除去车费,赚的钱就没剩多少了。”杨琼珍清楚记得,家庭种植从耕地、播种、浇灌、锄草、施肥、收割再到售卖,耗时耗力,最后收入却不尽人意。

  “最近半个月都在草莓园锄草,之后还要对梨树进行修枝和人工授粉,半个月下来自己挣了900多元。”杨琼珍笑着说道,自从在园区种植,干一天活儿就有一天的收入,收入多了一份保障,心里踏实很多。

  干了一辈子的农活,早已习惯和土地“打交道”,现在换个地方种地,既可以待在老家不离土地,还能保障收入,杨琼珍表示对现在的日子很知足。

  从“豌豆角”地到长方形地

  “铁牛”耕种“解放”劳动力

  3月9日下午,记者前往巴州区凌云乡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片采访。刚到凌云乡方山雁村地界,道路两旁层层叠叠的高标准农田随即映入眼帘,农田里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翻土、打沟,农田边的网格中豌豆苗长势旺盛。在距村道最近的长方形农田里,66岁的村民赵清成正沿着水泥田埂打边沟,帮助农田排水。

  “儿子媳妇都在巴城做生意,我一个人在家,基本上没什么劳力,家里的田地又都是‘豌豆角’,很难用‘铁牛’(旋耕机)耕种,每年犁地、栽苗、灌溉都把我累个半死。”赵清成说,在高标准农田没建设之前,土地让她担心的问题很多,除了耕种难,雨季造成土方垮塌是常事,但凡田地垮塌,得花上四五天才能重新砌好。

  变化发生在2016年,2016年3月,凌云乡方山雁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计1700亩,赵清成家的田地就位于其中,不到半年时间,她家的小田不仅变成了大田,还全部装上水泥堡坎。

  “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让我们种田变得更容易。”赵清成告诉记者,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工后,最显著地变化便是自家的“豌豆角”农田变成了长方形,旋耕机从此便可以在田里“来去自由”,她家1亩多的田,不到一个小时就让旋耕机耕了个遍,省去了她人工耕地的麻烦。

  谈起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变化,一旁劳作的村民都凑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不仅仅只是方便耕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工后,农田面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粮食产量随之增加;农田两边用上了混凝土加固,再也不用担心农田在暴雨或梅雨季节中垮塌,此外,农田边上的网格中间还可以种植豌豆和胡豆等经济作物,不仅有效预防了水土流失,还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效益。

 相关新闻
 【文明播报】
·
·
·
·
·
·
·
 【最新图片】
2月“中国好人榜”揭晓,巴中一人入选
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点赞2018年1月四川好人
2018第七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来啦~
 【主题活动】
主办:巴中市文明办  建设与维护:巴中传媒网-掌上巴中
地址:巴中市江北大道市政大楼923室 电话:0827-5111662
邮箱:5653564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