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巴中文明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3
  • 2
  • 1
 
中国文明网·总站
中国文明网·巴中
聚焦巴中 | 地方传真 | 文明创建 | 文明播报 | 评说文明 | 文明长廊 | 蜀秀巴中 | 全民阅读 | 全民健身 | 全民守法
时政要闻 | 网站公告 | 道德模范 | 巴中好人 | 主题活动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视频播报 | 典型经验 | 公益广告
 当前位置:巴中文明网>巴中好人
【四川好人】景宗文:三十二年书春秋,笔耘高山终不悔
[巴中文明网]    发布日期:2016-11-12 10:40:43    来源:巴中文明网    

景宗文正在给学生授课

【主要事迹】

景宗文同志,男,55岁,从事乡村教育32年,先后在四所边远山村任教,工作成绩突出,曾先后获得“感动巴中年度人物”“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师特殊贡献奖”等光荣称号。2011年12月18日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关爱中国乡村教师的活动,并在大会上代表全国乡村教师发言,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三十二年来,他一直从事村小复式班教学,集老师、保姆、保洁员、饮食员一身,他扎根高山,任劳任怨;他默默奉献,矢志不渝;他爱生如子,甘为人梯;他爱校如家,终生不悔。他用一支粉笔撑起了大山孩子理想的一片蓝天,他用美好的青春书写了乡村高山教育的壮丽诗篇,他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教师树立了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艰苦算什么,有我就无它

1985年春,景宗文同志听从调遣,来到海拔800米、离家20公里的香炉山小学。从十几个学生发展到四十多名学生,从学生成绩平均20多分,上升到70多分,从家长一片埋怨声到景老师离别时依依不舍,两年来,他来回学校和家中步行2000多公里,他穿行在丛山峻岭进行家访,磨破了十多双鞋子,他从每月20多元的工资中拿出100多元资助困难学生。他自己砍柴烧饭,他自己查漏盖房,他说:“困难再大,大不过人的决心。”

1987年地处巴、平两县交界,海拔700米的兵山小学肝炎流行,无人愿意去任教,他主动报名前去。硬是坚持两年零三个月,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学校又办成了红红火火的学校。1989年景宗文同志的家乡走马村小学校产大量流失,学生四处转学,家长怨声载道,景老师又打起背包来到了即将荒芜的走马村小学。面对近十个学生那企盼的眼光,家长不太信任的表情,景老师心中一股工作的热情直冲脑门,下决心不办好学校誓不罢休。他翻山越岭,下溪沟,上高岭,挨家挨户找学生及家长谈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原来51名学生一个不缺的报了名。外县的家长也纷纷前来咨询,第二学期学生就有68人。没有课桌,他用泥巴和砖搭成桌凳;没有教具,他请木匠自己制作;没有教室,他租用附近人家的堂屋,把黑板架在棺材上讲课。后来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放棺材的屋里上课不吉祥,就产生了把孩子转走的念头。于是,景老师四处求援,得到1200元捐款,发动家人和邻居修建学校。经过三个月奋战,1991年9月,三间土木结构的教室投入了使用,学生一下子增加到90多人。人们一提到景宗文老师,无不赞扬道:“他啊,为了孩子可以不要命的人。”

1992年,被调到大坝村小学。在短短的七年里,景老师调任四个学校,往返学校步行3600多公里。他每到一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从不在人前叫苦喊累,只有回到家才对妻子叹息几声。他说:“人就是为克服困难而生,教师就是为忠诚教育而活,困难算什么,有我就无它。”

学校是我家,家兴人才旺

1994年秋,景老师又回到走马村小学,对着面目全非的学校,他流下了伤心的眼泪。2003年,原有教室已成了危房,他决定再次重修学校。他四处筹集资金,借款2万元,贷款4万元,开始了他重修学校的艰难历程。80多岁的老母亲在工地烧茶做饭,两个十几岁的儿子搬砖,他和妻子用背篼从一里多的坡下往工地运材料。也就是建校,他的妻子造成两根肋骨断裂,为了节约住院费,住院三天就偷偷回家,落得终身残疾;也就是建校,他和工人一起抬屋梁,体力不支跌倒,压断了食指;也就是建校,大儿子气愤之下,决定改名换姓。漫漫的两个月,如同走过两年,酸楚的泪水流了一回又一回,咸甜的大汗淌了一瓢又一瓢,难忍的痛苦熬了一夜又一夜,欣喜的笑容终于挂上了景老师的脸上。2003年9月一幢占地100多平方米的校舍矗立在走马山下,当年学生猛增到157人。以后的岁月中,他教的学生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全乡前茅。他抚摸着校舍的一匹匹砖,喜极而泣::“这就是我的家,家兴人才旺啊!”

不是称职的父亲,但却是学生的“慈父”

三十二年来,景老师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给每个学生,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儿女。2008年9月的一天,一个年仅七岁的智障孩子放学时走失了。他知道后,一边安慰家长,一边四处寻找。听人说孩子可能掉下了悬崖,他立即来到四五十米高的悬崖边探着身子往下看,不慎从崖顶摔了下去,幸好被一丛带刺的荆棘网住了,才幸免大难,但孩子不在崖下,他顾不得身上刺伤的疼痛,继续寻找,又分别跳进四口粪池摸找,最终在10多里远的公路上找到了孩子,这时的景老师浑身大粪难闻,疲惫不堪,连爬坡都没有力气,但他却说:“那孩子也是我的孩子啊!”

对待学生宛如慈父,但景老师对家人一直心怀愧疚。他说我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也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但我是学生的慈父。他为了学校财产的安全,二十多年几乎未与家人过一个完整的除夕夜;他的大儿子刚刚考上同济大学,读了一年,由于经济困难,不得不辍学打工;他的二儿子在北京上大学,每月生活费仅仅500元;可是他对学生则是慷慨解囊,二十多年来,他资助学生达二万多元,学校建设投资近五万元,家里至今还是一个用了十多年的旧电视机,自己的房屋至今还是二十多年前修建的土木结构。

创造“十个第一”,走进人民大会堂

景老师为办好学校,上下呼援,利用寒暑假,一上北京,二到成都,三下重庆。他与国内外十多位专家、学者、国内七家知名企业、众多的爱心团体有长期的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国内外的个人、企业、爱心团体的支助下,他创造了花溪教育的“十个第一”:

第一个建立村级小学藏书4000多册的图书室;

第一个修建容水20方的净化水塔,学生饮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第一个让乡村孩子坐上钢木结构的课桌;

第一个修建了村小生态厕所;

第一个建立乡村学生食堂;

第一个修建了标准化的乡村小学操场;

第一个在乡村小学使用多媒体教学;

第一个在乡村小学建立了小学教育实践活动基地;

第一个建立起乡村小学标准的学生洗浴池;

第一个建立起乡村小学微机室。

景老师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人民的教育,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2011年12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红烛基金会邀请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代表全国的乡村小学教师发言,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瓦尔地、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等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好人寄语】

景宗文老师常说:“人就是为克服困难而生,教师就是为忠诚教育而活,困难算什么,有我就无它。”

【道德点评】

    崇高的荣誉永远属于不断奋斗的人。景宗文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三十二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他是当代乐于奉献、默默耕耘的山村小学教师的缩影。

 

 

 相关新闻
 【文明播报】
·
·
·
·
·
·
·
 【最新图片】
搭群众舞台 展市民风采 创文明城市——“越舞越好看”巴州区群众广场舞大赛圆满结束
巴中市召开第四届省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汇报会
巴中市举办第四届 “耕读传家 书香巴中”全民阅读广场活动
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张峰一行来巴调研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主题活动】
主办:巴中市文明办  建设与维护:巴中传媒网-掌上巴中
地址:巴中市江北大道市政大楼923室 电话:0827-5111662
邮箱:565356437@qq.com